报告人简介:张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工程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人类工效学会理事。研究领域包括压力的心理与行为机制,人机界面与用户体验研究、职业人群的心理评估与选拔等。在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Psychophysiology, Stress, CHI, 《心理学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获专利授权六项,主持十余项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国家课题,并与华为、长安、百度、vivo、西门子等国内外大型企业合作了多项研发课题。
时间:2025.7.17 上午9点
地点:心理学部213
摘要:应激适应性是影响心理健康与个体发展的核心机制。现有研究表明,从短期应激恢复到长期韧性发展,涉及情绪调节的动态调用、神经内分泌系统的适应性响应以及前额叶-边缘环路的可塑性变化,然而这些因素如何协同塑造了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仍有待系统研究。本报告基于跨场景研究范式(实验室应激诱发与生态瞬时评估),探讨了其中一些关键问题,如,主动的情绪调节策略与自动化适应过程如何差异化影响应激路径;神经活动特征(如脑电指标)能否成为跨情境应激适应性的预测标记等。这些研究为应激易感群体的早期识别提供了理论框架,并为关键岗位人员的心理选拔及干预训练开发了新思路。
报告题目:围产期风险儿童的脑发育与DCD
报告人简介:柯李,中共党员,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师,硕士生导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阅读分级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原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地方服务平台副主任。
十余年来,参与 国家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等科技部、教育部及地方各类重大科研和服务项目数十项;主持3-10岁儿童动作发展评估中国常模建设工作,参与编写《新课程与教育评价改革丛书》、《脑科学与教育译丛》、《在评价中发展》等,翻译《儿童动作成套评估工具(第2版)主试手册》。参与历年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对大规模测评组织、数据采集与数据分析、教育质量监测技术与实施,区域评价体系建设以及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有丰富实践经验。
目前专业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及障碍的早期筛查与早期干预。
时间:2025.7.17 上午10点
地点:心理学部213
摘要:发展性协调障碍(DC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展性障碍,严重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与日常功能。本报告聚焦围产期风险因素对DCD的预测价值,并从神经机制出发探讨其脑发育基础。研究表明,DCD儿童存在皮质厚度减少、白质纤维异常及功能连接受损等脑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早产和极低出生体重显著增加其患病风险。此外,认知导向的干预方式,尤其是运动想象训练,被证实可有效提升DCD儿童的运动表现。报告强调早期识别和干预对改善儿童发育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题目:Pattern separation memory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nd the role of the E/I imbalance
报告人简介:陈浪,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UW-Madison)博士,斯坦福博士后,现任圣塔克拉拉大学心理系副教授。研究课题结合行为,计算机模拟和脑成像技术,专注于学习和记忆的认知机制,特别是特殊群体中学习和记忆能力相关的神经基础。相关论文发表于Nature Human Behaviour, Nature Communications, Psychological Science等学术期刊。
时间:2025.7.17 上午11点
地点:心理学部213
摘要:Every day, we experience many things: some are comfortingly old, some are excitingly new, and some are ambiguously similar to the old experiences but new. To function normally in life, humans need to distinguish old, seemingly identical, and new objects or events with distinct memory representations, and this ability is known as pattern separation memory. In this talk, I will demonstrate that the pattern separation memory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autistic children and how Excitation/Inhibition (E/I) imbalance can lead to atypical neural pattern separations for human faces, suggesting a potential computational basis of face recognition challenges in autism. I hope to introduce a novel framework that could bridge behavioral, neuroimaging, and computational research findings to further our knowledge of aut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