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实验室已经具有一支高水平的认知与人格研究队伍,实验室常驻研究人员约有60人,为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在实验室主任邱江教授带领下,实验室总体定位为认知能力与脑健康研究。根据研究领域与强项划分,形成理科PI实验室、文科PI研究室和开放课题组等总共17个研究方向。
1.理科PI实验室
2014年已经建成自然科学实验室六个:
(1)认知控制实验室。由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陈安涛教授领导,该团队集中于认知冲突、冲突控制以及冲突适应的心理机制与神经基础等研究。团队未来将从以下视角开展认知控制研究和特别从认知控制提升对于改善一般认知能力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
(2) 情绪控制与脑健康实验室。由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邱江教授领导,该团队致力于揭示人类情绪的神经加工机制以及情感障碍(抑郁、焦虑)早期产生、 发展以及干预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团队未来将进一步从基因、认知行为以及脑影像等方面揭示抑郁、焦虑的早期发病机制,阐明环境和基因在情感障碍发生中的作用 机制。
(3)自我研究实验室。由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陈红教授领导,主要聚焦于自我健康与自我和谐的心理机制研究,涉及的内容有:(1)探讨青少年身体自我问题的风险因素及饮食行为;(2)身体不满意者、限制性饮食者、肥胖者对食物线索加工的神经机制研究;(3)青少年成瘾人格倾向的测量与脑机制——以食物成瘾为主。团队未来的研究主要关注自我调节与心理健康的行为和神经机制研究;中国文化视野下幸福感的测量及干预研究。
(4)情感认知与调节实验室。负责人为袁加锦教授,该团队致力于情绪易感性与情绪调控领域的心理学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主要围绕大脑认知功能如何受情绪影响、情绪调控的方法与效果评估、社会情感的影响因素与调节等三方面的核心科学问题开展工作。
(5)睡眠神经影像实验室。负责人为雷旭教授,团队采用整夜睡眠记录、睡眠剥夺、空间记忆、主动遗忘等实验设计,致力于研究睡眠调节记忆及睡眠障碍的静息态脑网络,试图阐明睡眠对记忆巩固、情绪加工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6) 疼痛研究实验室。负责人为胡理教授,团队围绕“认识疼痛,消除疼痛”这个科学主题,深入研究了人脑处理疼痛信息的中枢机制、探讨了疼痛知觉的客观测量以 及评估了镇痛的心理、生理等策略的疗效。综合运用人和大鼠为研究对象,团队未来将开展如下疼痛相关研究:挖掘疼痛特异性生理指标、探讨疼痛敏感性个体差 异、研究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实现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衔接和转换、开发镇痛生物反馈系统以及疼痛缺失补偿系统。
2.文科PI实验室
2015年,建成人文社科研究室六个:
(1)性与性别研究室,由郑涌教授负责,该团队现阶段主要从事人格与性别方向研究;
(2)人格发展与社会适应研究室,由毕重增教授负责,该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自我、消费心理等;
(3)群体动力研究室,由赵玉芳教授负责,该团队群体心理过程以及心理健康社会因素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研究室,由郭成教授负责,该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教育,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发展,教育心理学,课堂教学心理,教学审美及美育心理;
(5)依恋研究室,由陈旭教授负责,该团队主要从事儿童、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研究。
3.开放课题组
为进一步推进科研协作,促进科学研究的多样性,鼓励青年教师围绕个人科研兴趣,现已建立五个开放课题组:
(1)老化及其机制研究,主要研究人员有喻婧副教授、郑丽军副教授;
(2)基因行为与脑图谱,主要研究人员有邱江教授、何清华副教授;
(3)药物成瘾与自我控制,主要研究人员有汤永隆副教授、邹枝玲副教授;
(4)语言认知研究,主要研究人员有王晓冬副教授;
(5)性行为与自我控制,主要研究人员有郑丽军副教授。